
在那些我们拿起《同感》情境牌的瞬间,或许你曾被牌面上的问题轻轻触动:”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条关于你朋友的谣言,你会有什么感受?””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些看似寻常的问题,是《同感》的灵魂。它们如同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切片”,在不经意间,开启了一扇扇通往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大门。我们抽取,我们阅读,我们沉思,然后,我们选择一张情绪牌,分享一段故事,最终,我们发现,原来这些小小的卡牌里,藏着一个关于情感、关于社会、关于人性的浩瀚宇宙。今天,我们将深入剖析《同感》中120张情境牌背后的设计哲学。它们不仅仅是引发情绪的工具,更是精心编织的引线,引导我们从个人情感的涟漪,走向社会议题的深海。

不仅仅是游戏,更是生活的缩影
《同感》作为一款屡获殊荣的”严肃游戏”,其核心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娱乐的界限,成为一个促进自我觉察、培养同理心、强化人际沟通的工具。而其”情境呈现”环节所使用的120张情境牌,正是这一价值的基石。这些情境牌经过匠心独运的设计,它们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深度取材于我们的真实生活。从家庭的温馨与摩擦,到校园的成长与困惑;从朋友间的欢声笑语,到社会中的多元面貌。每一张牌,都试图捕捉那些我们可能亲历、可能旁观、可能深思的瞬间。它们是如此具体,又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拿起它们时,总能在某个角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是他人的故事。正是这种”生活缩影”的特质,让《同感》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共鸣力量。

情境牌的设计哲学:从日常到深远
《同感》的情境牌,并非随机的问题集合,它们遵循着一套精妙的设计哲学,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发玩家的真实感受和深度思考:

-
普遍性中的特殊性:从”我”到”我们”
每一张情境牌都描绘了一个具体的、独特的场景,例如”你和你的父母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吵”、”你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这种高度的细节化,反而更容易触动玩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因为细节,我们更容易代入;因为代入,情感才得以真实流淌。而当不同的玩家对同一情境表达出相似或截然不同的情绪时,我们便会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只属于”我”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也连接着”我们”的共同经验。这种从个体经验上升到群体共鸣的过程,正是同理心培养的起点。 -
开放性与引导性并存:没有标准答案的探索
情境牌的问题设计,绝不追求唯一或”正确”的答案。它们通常以”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会怎么想?”作为引导,鼓励玩家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价值观做出选择。这种开放性,给予了玩家充分的自由去表达自我,而不必担心被评判。同时,情境本身又具有足够的引导性,将思考聚焦在某个特定的情感或社会维度,确保讨论的深度和方向性。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领你走向自我发现的道路。 -
触发真实情感:而非流于表面的”表演”
《同感》的情境牌,旨在引发最本能、最深层的情感反应。它们不鼓励玩家进行理性分析或策略推演,而是直接触及内心。例如,面对”你发现你的宠物生病了,你会有什么感受?”这样的情境,玩家很难不调动自己的真实情感。正是这种对真情实感的呼唤,让游戏过程变得更加真诚和富有意义,也让玩家在表达和倾听中,体验到情感的流动与连接。
拆解情境:那些我们熟悉的”小宇宙”
在《同感》的120张情境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细致描摹。它们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一个个微缩的”小宇宙”,等待我们去探索。

-
家庭:爱与责任的交织
家庭是情感的港湾,也是最初的课堂。情境牌深入家庭内部的细微之处,例如”你的父母坚持让你选择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发现你的伴侣为你准备了一个惊喜,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些情境触及亲子关系中的期待与压力,夫妻关系中的理解与付出,引导我们思考家庭成员间的爱、责任、界限和表达。它们让我们看到,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因为表达方式的差异,而产生误解,也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举动,而点亮彼此。 -
校园:成长与友谊的磨砺
校园是青春的舞台,也是社会化的起点。情境牌描绘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你在班级里被同学排挤,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的好朋友在一次考试中作弊,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些情境引导玩家思考友情、公平、自我认同、校园霸凌等问题。它们帮助年轻玩家认识到情绪的复杂性,学会在集体中处理冲突,理解他人的困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
朋友:信任与连接的考验
朋友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支撑。情境牌探讨了朋友关系中的各种情境,例如”你的朋友向你倾诉了一个秘密,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和朋友因为一件小事闹翻了,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些情境引导我们思考信任、忠诚、背叛、和解等主题。它们让我们意识到,友谊的维系需要真诚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即便产生分歧,也有机会通过表达和倾听来修复。 -
社会: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除了亲密关系,情境牌也触及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例如”你在街上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在网上看到一则让你非常愤怒的新闻,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些情境引导玩家关注公共事务,思考公民责任,并探索在面对社会现象时,我们内心的情绪波动和道德选择。
社会议题:当游戏照进现实的复杂
《同感 & 同感 2.0》最令人期待的内容,就是融合了可以按照教育、父母、科技、共融、生态这五大社会议题的情境题。这些内容的草拟,甚至融入了本地化元素,由在地学童亲自参与,这使得游戏内容更与时俱进,更贴近当下社会的热点和挑战。它们将游戏的深度再次提升,从个人情感的表达,延伸到对复杂社会现象的集体思考。

-
教育议题:学习的压力与成长的困惑
“当你的孩子在一次重要考试中失利,但你发现他已经尽力了,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认为当前教育体制下,孩子的快乐和成绩哪个更重要?”这些情境牌,让家长、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探讨教育的本质、升学压力、创新与应试的矛盾,以及如何平衡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我们该如何选择,如何支持。 -
父母议题:代际的理解与爱的边界
“你的父母告诉你,他们正在考虑卖掉老房子去旅行,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觉得父母对你的管教方式让你感到不舒服,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些牌面直指代际冲突、养老观念、亲子沟通的深层问题。它鼓励我们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辛劳与期望,也勇敢地表达作为子女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从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爱在理解中流动。 -
科技议题: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你发现你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认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些情境牌,将我们带入数字时代浪潮中。它们引发我们对科技双刃剑的思考:便捷与隐私的冲突、信息茧房的形成、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平衡,以及我们作为个体,如何在科技洪流中保持清醒和连接。 -
共融议题:差异的接纳与心灵的靠近
“当你看到身边有人因外貌或出身被歧视,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如何看待社会上对少数群体的刻板印象?”这些牌面,引导我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多元文化。它们鼓励我们审视偏见,培养对差异的包容与尊重,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被接纳的温暖。在讨论中,我们学会拆除心中的高墙,让同理心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
生态议题:地球家园的责任与未来
“当你看到一次环境污染事件的新闻,你会有什么感受?”或”你认为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这些情境牌,将我们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地球家园。它们唤醒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引发对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在游戏的探讨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来守护地球,也可以从每个人的情绪和行动开始。

每一张情境牌,都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邀请我们透过他人的眼睛,看见更广阔的风景。 它们将宏大的社会议题,巧妙地融入到具象的个人情境中,让讨论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共鸣和反思的对话。
情境牌的力量:从共鸣到行动
《同感》情境牌的真正力量,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引发情感共鸣的层面。它通过玩家之间的分享和讨论,将这份共鸣转化为对社会议题的深层洞察,甚至可能激发具体的行动。当你在游戏中表达了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愤怒或担忧,而你的搭档也选择了相似的情绪,并分享了他们的故事,那一刻,你不再感到孤单。这份共同的情感体验,会让你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从而萌生出改变的愿望。它帮助我们从”我”的感受,上升到”我们”的责任,将情绪转化为思考,将思考转化为力量。
在《同感》的牌桌上,我们不只理解彼此的喜怒哀乐,更学会了如何用同理心,去触碰和改变这个世界。 那些看似简单的情境,是深思的起点,是连接的火花,更是我们对未来社会责任的温柔承诺。
结语:情境牌,是连接你我与世界的纽带
《同感》的情境牌,是精心编织的引线,它们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着我们的内心与更广阔的社会。它们鼓励我们不再回避那些复杂而敏感的话题,而是在一个安全、被接纳的环境中,勇敢地表达,真诚地倾听,从而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提升我们的社会情感智能。如果你也渴望,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更深刻地洞察社会,那么《同感》的情境牌,无疑是你最好的伙伴。它们将带你穿越情感的森林,抵达思想的平原,最终,你会发现,你不仅更懂他人,也更懂这个世界。

点赞、在看、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同感》情境牌的深度魅力。在留言区分享,你对《同感》情境牌的看法,或者你最希望游戏中能加入哪些新的社会议题,让我们一起,用同理心,连接真彼此。
·END·
好游戏,好心情
微信号 / 微博 / 淘宝 : 天X天桌游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天X天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