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3937,阅读大约需 20 分钟

——17位孩子 × 5天蜕变 × 从 0 到 1 用原创桌游重新定义“学校”
在“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未来学生课程节”的游戏化课程中,17位年龄在3年级至8年级的孩子,在5天时间里,完成了以“学校”为主题的原创桌游设计,他们穿越游戏历史、对话AI、反思规则,在实践中不仅深刻理解了游戏、规则与创新设计的深层意义,更实现了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
“游戏是生活的模拟,规则是想象的控制,设计是经验的扩展。”
第一天:游戏是什么?它从来不只是玩
我们用《闯关手册》开启了这段游戏学习探险旅程。
短短半天,课程内容却异常丰富,通过引人入胜的历史脉络,为孩子们打开了游戏历史与哲学思考的全新认知大门。
课程从“为什么游戏”开始,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桌游背后的历史与哲学:
-
• 世界上最早的桌游是什么? -
• 为什么人类需要游戏? -
• 游戏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语录:
“原来博弈的由来是围棋和象棋。” —— 5年级学生小W
第二天:表达规则是一门艺术
上午:这是所有孩子都最兴奋的半天——“试玩桌游时间!”

每个小组体验至少6款桌游,但这不是普通的玩乐,而是边玩边写分析报告。
他们要记录:
-
• 情绪波动点在哪? -
• 游戏机制是合作还是对抗? -
• 游戏的亮点是机制?美术?主题?还是与你一起的玩家?
通过边玩边写分析报告,孩子们迅速切换到“产品经理(思考产品逻辑)、心理学家(洞察玩家情绪)、机制设计师(构建游戏规则)”的复合视角,深度剖析游戏内核。这远超出了简单的玩乐范畴,真正锻炼了他们的多维思考与跨学科整合能力。

下午: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说“设计师的语言”

-
• 什么是游戏的目标、流程、胜负条件? -
• 如何将游戏“口头讲清楚”变成“文字表达清楚”?
他们从曾经的“我知道怎么玩”变成“我知道怎么写出来让别人也会玩”。
这一环节训练了孩子们的表达力、逻辑梳理能力、共情力(“别人真的能明白我写的规则吗?”)。



第三天:AI对话,一场跨时空的“教育调查行动”
我们请出了一个不在课堂、但无处不在的“教师”:AI。


各个小组通过AI辅助,围绕“学校”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四个不同时间与空间维度的系统性调研:
-
• 古代中国 -
• 古代希腊 -
• 近代中国 -
• 现代欧洲
每个小组要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出发,与AI进行对话、归纳并整理结果:
-
• 学校在哪里建? -
• 谁可以上学?入学门槛高吗? -
• 哪些老师最出名?他们做了什么影响深远的事? -
• 学生学什么?每天怎么安排学习? -
• 国家如何选拔人才?科举?考试?比赛? -
• 社会上有哪些主流职业? -
• 发生过哪些重大教育相关事件?主角是谁?事件背景是什么?
孩子们首次意识到,“学校”并不是一个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而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被创造、演化出来的结果。
“原来古代希腊只有自由男性公民才能上学,女生不能。”
“古代中国还有书院制度,有的学校就在老师的家里。”
“近代中国的教育短时间里发生了多次改革,这些改革是为了救国。”
调研结束后,每组派出代表进行讲解,全班一起听完四组报告后,再进行跨组对比讨论
这一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AI提问与调研的前沿能力,更关键的是,它帮助孩子们构建出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宏大整体图景,培养了他们批判性思考和理解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桌游设计提供了深厚的知识拓展。
进入游戏设计创作的第一阶段:

-
• 小组明确分工(规则负责人、绘图负责人、配件管理员等) -
• 明确游戏的故事背景,拆解故事核心元素,转化为游戏规则 -
• 写下规则草稿
此时,孩子们的“创意”开始受到“逻辑”的约束,他们意识到——设计比想象更难,但也更有成就感。
从想法到实体的过渡时刻:
虽然是晚上,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他们继续创作
-
• 有人修改平衡机制:“我们要限制这张卡每两局只能用一次!” -
• 有人开始手绘原型图板:“我觉得地图上要有5个小动物。” -
• 有人讨论特殊事件卡设定:“到了位置,要完成作业才可以行动!” -
• 有人要带回宿舍找更多的人测试:“让其他同学体验一下,看看怎么样游戏更平衡!”
这是孩子们在“规则世界”中拥有绝对掌控力的一刻。他们很珍惜。


第四天:规则设计与原型制作 ——用剪刀、彩笔和想象力搭一座世界
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孩子的创意不是空想,而是经验加上限制的结果。”第四天的课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上午:桌游的视觉与物理化时间:


从卡牌画图到机制编排,每一张卡片,都是一次表达的练习。
-
• 手绘卡牌、标记、图板、计分卡
这既是对美术与表达的挑战,也是手脑结合的创造体验。
他们的世界,从草稿开始走向实体。一张张纸,正在变成一场冒险。
下午:心智与体力的双重磨练




桌游雏形完成后,孩子们进入了高强度的互相测试环节,每个小组不仅要安排人员去其他小组体验设计的作品,还要根据他人的建议,持续迭代完善自己的作品。
在高强度的收尾工作中,孩子们还模拟了作品路演,为最终的发布做足准备。
-
• 完成完整的游戏说明书 -
• 向观众分享设计理念、分工过程和遇到的挑战
此刻孩子们体会到:表达比设计还难!
但他们也乐在其中,不断磨合发言顺序、丰富内容、互相鼓励。

第五天:路演彩排与发布 —— 说出你相信的世界
展示的不只是作品,更是思维过程。

展示内容:
-
• 每组用 8 分钟展示桌游:背景设定、机制说明、配件介绍 -
• 设计分工、产品迭代、创意说明
创作成果:

这款桌游以“企鹅与保安”的追逐战为主题,灵感来源于小组成员的校园生活。游戏采用棋盘式地图,企鹅需逃脱,保安则负责抓捕。双方拥有专属技能牌以平衡游戏性。设计师巧妙地将生活中的趣事融入技能卡,在保证游戏平衡的同时,也为玩家带来了双重乐趣。

“逃离校园”是一款反映学生学习压力的教育类桌游。玩家通过掷骰子在地图上移动,在完成“知识作业卡”(涵盖数学、历史、语文、科学等多学科问答)的同时,努力逃离校园。游戏直观有效地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
“解救小动物”是一款玩家通过赚钱解救被幽灵附身小动物的桌游。游戏地图上散布着五只形态各异的小动物,玩家需解决突发事件并积累财富,最终解救出唯一一只真正需要帮助的动物,考验玩家的运气与策略。设计师在配件材质和移动方式上进行了多样化设计,增强了玩家的操控感。

“幽灵学校”是全班唯一由两人合作完成的作品,难度较高。游戏设定为学校被幽灵占领,学生需在躲避幽灵追捕的同时逃离。这是唯一引入自动追捕机制的游戏,幽灵会根据玩家位置调整移动方向。
这两款游戏均由年龄最小的小组高效完成,展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与丰富的奇幻想象力。

两个小组不约而同地设计了以“逃离学校”为主题的桌游,值得引发成年人的思考。这款游戏分为老师和学生两大阵营:被感染的老师试图将学生抓捕至“监狱”,而学生则需互相营救。设计师在初期发现玩法单一后,经过多次迭代,将核心机制从传统的掷骰子移动改为猜点数“撞车”,极大地增强了阵营对抗的乐趣。玩家在游戏中需要观察对手和队友的表情动作,从而促进了更多的社交互动和情感观察。


FAQ
本课程不仅是一段独特的学习体验,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能力训练,由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和游戏设计师共同研发并执教,确保教学质量与学生安全。以下是我们在营后收到最多老师和家长提问的内容,特别整理如下,供您参考:
1. 这门课程究竟培养了孩子哪些能力?
答:这不仅仅是一门“桌游课”,它实质上是一场以“游戏设计”为媒介的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在课程中,孩子们锻炼的底层能力包括:
-
• 表达与沟通能力:从规则说明书到公众路演,全程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与共情能力。这不仅是当下学习中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的关键,更是未来社会和职场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帮助孩子在团队合作、项目汇报中脱颖而出。 -
• 复杂问题解决力:设计一款“可玩”的游戏,意味着对机制平衡、美术、流程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判断。这种能力培养了孩子面对未知挑战时,能够拆解问题、分析利弊、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这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对跨学科项目和创新任务时。 -
• 协作与领导力:课程中每位孩子都有不同角色分工,体验真实团队合作。这让孩子学会如何在多元团队中发挥所长,理解并尊重他人,培养未来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领导潜质,为他们适应未来扁平化、协作化的工作环境打下基础。 -
• AI 使用能力:在模拟历史调研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提问、筛选和加工 AI 反馈信息。掌握与 AI 协作的未来技能,让孩子成为信息时代的驾驭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为他们未来在各行各业中高效利用智能工具进行学习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
• 系统性思维:游戏设计不是拼贴想法,而是建立一个封闭逻辑系统,这种训练将贯穿学术与未来职业。这帮助孩子跳出单一视角,从全局审视问题,理解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这对于跨学科学习、科学研究乃至未来职业规划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深远影响。 -

2. AI 使用听起来很前沿,孩子真的能用好吗?
答:我们引导孩子将 AI 视为“智慧型研究助手”。通过“设问—追问—交叉验证”的流程,孩子不仅获取信息,更学习信息整理与批判性思考。
比如有一组孩子问 AI:“近代中国有哪些影响教育制度的事件?”AI 列举后,他们又追问“这些改革为什么发生?”、“有什么异同?”——这不是查资料,而是建构认知。
这也是我们希望他们掌握的未来素养:提出准确的问题,比找到对的答案更重要。

3. 桌游成果有没有后续展示或落地?
答:每位孩子都完成了一款结构完整、可落地试玩的原创桌游原型。我们已将作品数字化归档,部分优秀游戏将计划:
-
• 进入后续教育活动/工作坊中复展 -
• 加入游戏创意库,推荐申报产品化发行
教育,不是让孩子适应规则,而是引导他们成为能够理解规则、协商规则、甚至创造规则的人。
而设计一款游戏,正是迈出的第一步。
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转人工咨询:ZHIYANJIaBG
这里有你喜欢的桌游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智研家